本课程主要介绍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:一是创新教育的提出;二是关于创新教育;三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几个基本条件。
何克抗,男,1937年生于广东省大埔县,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技术学院教授,博士生导师,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所长,东北师范大学终身教授。长期从事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(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网络教育应用研究)。先后出版专著6部,主编教材12种。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00多篇。
课件1 | 创造性思维理论(一) | 1时01分05秒 | |
课件2 | 创造性思维理论(二) | 0时39分52秒 | |
课件3 | 创造性思维理论(三) | 0时39分52秒 | |
课件4 | 创造性思维理论(四) | 0时40分39秒 | |
课件5 | 创造性思维理论(五) | 0时20分39秒 | |
课件6 | 创造性思维理论(六) | 0时58分52秒 | |
课件7 | 创造性思维理论(七) | 0时40分49秒 | |
课件8 | 创造性思维理论(八) | 0时38分39秒 | |
课件9 | 创造性思维理论(九) | 0时39分43秒 | |
课件10 | 创造性思维理论(十) | 0时41分11秒 | |
课件11 | 创造性思维理论(十一) | 0时39分16秒 | |
课件12 | 创造性思维理论(十二) | 0时40分03秒 | |
课件13 | 创造性思维理论(十三) | 0时41分03秒 | |
课件14 | 创造性思维理论(十四) | 0时42分00秒 | |
课件15 | 语文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(一) | 0时38分11秒 | |
课件16 | 语文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(二) | 0时57分52秒 | |
课件17 | 儿童语言发展理论的研究状况(一) | 0时43分52秒 | |
课件18 | 儿童语言发展理论的研究状况(二) | 0时38分44秒 | |
课件19 |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(一) | 0时60分21秒 | |
课件20 |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(二) | 0时40分51秒 | |
课件21 |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(三) | 0时44分53秒 | |
课件22 |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(四) | 0时39分16秒 | |
课件23 | 儿童思维发展新论(五) | 0时41分40秒 | |
课件24 | 语觉功能的生理基础及先天性(一) | 0时37分42秒 | |
课件25 | 语觉功能的生理基础及先天性(二) | 0时40分21秒 | |
课件26 | 语觉功能的生理基础及先天性(三) | 0时38分39秒 | |
课件27 | 基于语觉的儿童语言获得理论(一) | 0时40分38秒 | |
课件28 | 基于语觉的儿童语言获得理论(二) | 0时40分33秒 | |
课件29 | 基于语觉的儿童语言获得理论(三) | 0时38分46秒 | |
课件30 | 言语能力的先天性与感知性(一) | 0时58分20秒 | |
课件31 | 言语能力的先天性与感知性(二) | 0时41分19秒 | |
课件32 |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(一) | 0时39分28秒 | |
课件33 |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(二) | 0时40分04秒 | |
课件34 |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(三) | 0时42分20秒 | |
课件35 |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(四) | 0时40分33秒 | |
课件36 | 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(五) | 0时59分13秒 |